动力学咨询师给建议的实证探索

【企宣易讯】
20240426102929267 _企宣易-1

许多来访者进入咨询时都带着他们在现实中的困扰,期待能在咨询中得到解决,希望咨询师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和方向。然而,心理咨询师在实践中通常不会直接给出建议,而是更倾向于引导来访者自行探索、思考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可能会感到不满,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这也是平台常见的投诉原因之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需要给建议,而是想与大家探讨“建议”到底意味着什么?研究数据是如何呈现的。

不同咨询流派对于指导性建议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咨询中,聚焦当下是咨询的核心理念,进行问题解决和布置作业是主要的干预方式之一,来访者能在咨询中获得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对于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来说,他们有一个普遍的理解是:在咨询中给予指导性建议会有负面影响,也担心过于具体的建议会让咨访关系变得有依赖性。

Nichols & Paolino (1986) 则认为咨询师给建议增强了咨询师的权威感。

尽管如此,部分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也承认,偶尔谨慎地给予建议是有必要且有益的。在现有的研究中,暂时没有证据证明在动力学咨询中给建议的治疗效果。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我们看重权威人士给予的建议,来访者带着获取有效建议的期待进入咨询是很正常的。

有时候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咨询师期待与来访者建立关系,在一段咨询中协助来访者产生改变,但来访者想要通过获得建议来解决问题。当来访者得不到建议的时候,他们进入咨访关系的动力就会削弱,咨询师就无法协助来访者探索。

因此,我们对于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究竟应不应该给来访者建议感到好奇,这么做是否有效,是否有实证支持呢?

01研究方法

美国马兰里大学的研究者Prass等人在2020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重点探索了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咨询中,来访者征求的建议类型,征求建议前后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合作程度的变化,以及来访者主动征求(solicited)或未主动征求建议(unsolicited)的情形下,咨询师是否会给予建议。

通过对咨询过程进行录像,并着重对来访者是否主动征求意见的行为进行了记录。

20240426102929571 _企宣易-3

由于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通常不会布置作业或给予明确的建议。因此,研究者采用了MacGeorge等人(2008)提供的建议定义:咨询师对于来访者提出的问题或需求给予做什么、如何思考或如何感受的建议性信息。

他们选取了98位成年来访者和30位博士在读咨询师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的咨询片段,咨询次数最高有159次。在这98个个案中,68位来访者向咨询师寻求建议,61位来访者在咨询中获得了咨询师主动提供的建议,其中31位来访者在咨询中既主动寻求了建议,又获得了咨询师主动提供的建议。

在获得了咨询录像片段后,两组评委在来访者主动询问建议的片段中进行数据处理。他们在分别对,①来访者寻求建议的前3分钟的互动合作程度评分;②对咨询师的行为(是否给予建议)进行分类,以及,③来访者获得建议后3分钟的互动合作程度评分。

另一组评委对咨询师主动提供建议的咨询片段采取了相同的方法对片段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和评分。

02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16%的情况下,来访者会就咨询过程进行提问,希望咨询师给予一些建议,比如:

20240426102929633 _企宣易-5

84%的情况下,来访者希望咨询师针对来访者当下的困扰给予建议,比如:

20240426102931279 _企宣易-6

当来访者主动寻求建议的时候,无论是否与咨询过程有关,41%的情况下咨询师会给建议。

20240426102931253 _企宣易-7

就效果而言,本研究主要关注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互动合作程度。当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前期合作程度较高时,来访者会就自身的困扰寻求建议,咨询师也会给出更多的建议。但当咨询师给了建议之后,后续的合作程度会减少,这和动力学咨询师不赞成给建议的主流观点是一致的。

当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前期合作程度较少时,来访者会主动寻求更多与咨询过程有关的建议。比起拒绝回应,咨询师给予来访者建议性的回应后,合作程度会减少。当咨询师主动给予来访者建议时,后续的咨访合作程度同样也会降低。

依恋类型对结果起到了中介作用。在来访者主动寻求建议的情况下,焦虑型依恋的咨询师会对同样焦虑的来访给出建议。

研究者对这钟现象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或许咨询师感觉更加能够理解和他们相似的来访者,可以理解为“同类相吸”。如果来访者或者咨询师有较高的回避型依恋,咨询师给建议的可能性会更小。

20240426102932185 _企宣易-8

在来访者没有主动寻求建议的情况下,当咨询师的回避型依恋的程度较高时,他们更有可能主动提供建议给焦虑型依恋程度更低的来访者。当咨询师的回避型依恋程度较低的时候,他们是否给建议与来访者的焦虑型依恋类型无关。

20240426102932681 _企宣易-9

03研究结论

从咨访关系的互动变化来看,总体上,当咨询师给予了来访者建议后,互动会减少。只有7%-10%的情况下,咨询师给出建议后的咨访合作更加紧密。因此,尽管研究结果不鼓励咨询师在咨询中给出建议,但在某些时候,建议对咨询是有帮助的。

当咨询师遇到希望在咨询中获得建议的来访时,咨询师应该谨慎对待。与其直接给出建议,咨询师可以考虑还可以如何回应。在研究中,咨询师主要会对来访者的感受进行反馈,并鼓励进一步的深入探索。例如:

20240426102935422 _企宣易-11

MacGeorge and Van Swol (2018)提出,咨询师在给建议前,可以进一步询问和了解困扰来访者的具体问题,关注和共情来访者的经历,在必要的情况下收集更多的信息来理解具体的情况,以降低咨询师的权威感。

此外,当来访者在咨询中提出与咨询相关的问题或寻求相关的建议时,咨询师应该意识到咨访关系可能存在问题。这时,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探索他们对咨询的感受以及他们需要咨询师做什么,而不是直接给予建议。

除此以外,咨询师还可以留意来访者和自身的依恋类型,这有助于帮助咨询师理解和看待来访者在咨询中请求建议,以及理解自己的反应。

对于动力学咨询师是否应该给予来访者建议的这个话题的探索仍然没有结束,如果您对此感兴趣,或者有更多的见解,后续壹心理专业组将建立专业交流群,分享更多心理咨询相关的专业文章,为入驻咨询师提供交流互动的渠道。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